《西江月》,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取名自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诗句。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调见《尊前集》,又名《江月令》、《步虚词》、《壶天晓》、《白苹香》、《玉炉三涧雪》。五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声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此首《西江月》词,上下片不押同一部韵,上片押第一部东韵,下片押第八部萧韵,是换韵,为变格。
“瑶圃”,梦窗词集中尚有《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词。瑶圃在绍兴荣王府内。此词应是吴文英客荣王府时之作。
“枝袅”两句,述青梅枝上透春意。言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几片芽叶如豆,已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春意。“玉奴”两句,写晚花。“玉奴”,这里借指“晚花”。此言青梅枝上遗留着数朵晚开的梅花,它终于等到了与春风相会的机会,并可以与早春的梨花一起共度春宵好梦。上片赞晚开的梅花,但也含有梅花晚开,以喻己之怀才不遇的感慨在。
“香力”两句,由花而思伊人,言词人从晚花临风,进而想象出一位玉人因为早春寒重,虽在熏炉内添了香料取暖,床上又有锦罗绣被御寒,但瘦削的身体贴着素绡制的内衣还是觉得寒冷难受。此是从梅枝之瘦所引起的联想。“绿阴”两句,以梅喻人。言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下片由晚花结子引申及人的衰老。下片中的这位女子,也包括了词人自身的影子。
推荐古诗:
战城南、
和梦得、
戏题磐石、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