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沟在宋代属淮东路。这是秦观描写家乡秋景的诗,他选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别进行艺术概活,于是邗沟一带的水乡风光和亭园雅趣,都生动、细腻地从纸面浮现出来。
这首诗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瀹(煮)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那些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的状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给了青虫以好机会,它们相对吐丝,十分自在。青虫是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这体现了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诗中透露出来。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而这也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
诗中描写诗人的闲逸雅趣,品茶课儿,已经够雅了。而遗忘世事,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见出诗人胸襟的恬淡。小虫吐丝的细节,不仅给人以动中有静的印象,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乐趣,也无形中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从微观处下笔,写的是琐细的生活题材,虽看不出什么社会意义,却以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也“清新妩丽”(王安石评秦观诗语)。
推荐古诗:
夜坐吟、
建昌江、
暮过山村、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晚泊浔阳望庐山、
黄花川、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蝴蝶(两个黄蝴蝶)、
希望(我从山中来)
推荐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