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宁七年(1074)初春,是作者与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词中通过咏梅、赏梅来记录词人与杨氏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和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推荐古诗:
子夜四时歌、
狂夫、
野老、
塞上听吹笛、
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清平乐(年年雪里)、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推荐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筚门闺窦 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