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谓郑王翻译

谓郑王翻译

查看谓郑王全诗

  有人对韩郑王说:“昭麓侯,是一代明君;申不害,是一代贤人。韩国与魏国是国力相当的国家,申不害与昭蕉侯手拿着琏玉去朝见魏王,他们并不是喜欢卑贱厌恶尊贵,也不是考虑不周议事失策。申不害谋划此事时说:‘我们手拿琏玉去朝拜魏国,魏王一定会对韩国志得意满,必定会向天下诸侯用兵消耗魏国的国力,这样魏国就衰败了。天下诸侯厌恶魏国必然侍奉韩国,这样我们虽在一人之下低头,却可以高居万人之上。想削弱魏国军队,使韩国的权势得到重视,没有什么比朝见魏国更有效的。’昭嫠侯听取意见并加以实行,他是一个明君;申不害考虑问题并说出来,他是一个忠臣。现在的韩国比原来的韩国弱小,而现在的秦国却比原来的秦国强大。如今秦王有魏王那样的野心,而大王和大臣们却不从事尊秦的活动,来安定韩国,臣下私下认为大王不如昭整侯英明,大王的大臣们也不如申不害忠心。

  “从前,秦穆公在韩原打了一次胜仗就称霸西部,晋文公在城濮打了一次胜仗就平定了天下,这都是依靠一次胜利就确立了尊贵地位,使自己在天下成就功名。如今秦国连续几代强盛,大的胜仗用十来记数,小的胜仗用百来记数,取得大胜仗没有称王,获得小的胜利也没有称霸,也没有确立什么尊贵的名分,制定法令也没有得到推行,可是秦国终年发动战争,并不全是为了求得国君的尊贵或在天下成名。从前先王进行的攻伐,有的是为名声,有的是为实利。为名声的瓦解对方的斗志,为实利的攻取土地、掠夺人口。过去,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人被打得大败,退守在会稽山上。吴国人攻入越国后,按户安抚越国百姓。越王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请求让男子做奴隶,女子做侍妾,自己亲自拿着禽鸟作为见面礼,跟随在管事人的身后。吴国人果真听信了他们的话,同他们讲和却没有订下盟约,这就是为了瓦解他们的斗志。在这以后,越国与吴国开战,吴国人被打得大败,也请求让男子做奴隶,让女子做侍妾,反过来用越国人侍奉吴国人的礼节侍奉越国人,越国人没有听从,于是灭亡了吴国,生擒了夫差,这是为了攻取土地、掠夺人口。现在您要瓦解秦国的斗志吗?应该让自己像吴国一样;您想攻取秦国土地、得到秦国的人口吗?应该使自己像越国一样。如果攻取土地、夺取人口赶不上越国,瓦解敌人斗志赶不上吴国,君臣上下、年少年长的、富贵贫贱的却全都高喊称王称霸,臣下私下诀为这如同落入了井中,却对人家说:‘我将为您找火。’

  “东孟会盟的时候,聂政、阳坚刺杀韩国相国及哀侯。许异踢哀侯,让他装死,韩哀侯被立为国君后,韩国那么多人没有不服从命令的,那是因够许异做了表率。因此韩哀侯做国君,许异终身做他的相国。韩国人尊重许异,如同他们尊重哀侯一样。今天‘韩王’是做不成了,即使终生做相国也是好事,然而我们却不去做,难道不是谋划失误吗?从前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来尝不依照周襄王的命令。然而虽然尊从周襄王,齐桓公也还是确定了霸主的地位。九次会合的诸侯,尊重齐桓公,如同尊重周襄王一样。今天天子是做不成了,即使可以做一个‘桓公’,我们也不去傲,这难道不是计谋失误,不懂得怎样才能尊贵吗?韩国民众几十万,都拥戴哀侯做国君,两只有许异得到了相国之位,没有其它的原因;各诸侯国的国君没有不替周王朝做事的,然而只有齐桓公取得了霸主地位,也没有别的原因。如今强大的秦国就将找到成就帝王之业的途径,使国家先行一步,这是齐桓公、许异之类的事,这难道还称不上善于谋划吗?先给强大的秦国一定的好处,强国能称王,那么我们一定能称霸;强国不能称王,那么我们也可以避免它所发动的战争,让它不攻打我们。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强国的事情成功了,我们就拥立帝王雄霸一方;强国的大事不成功,依然会深深地感激我们。现在如果结交强大的泰国,强国的事情成功了,那么您有后福;强国的大事不成功,那么您也没有后患。既然这样,那么先结交强国,是圣人的计谋。”

推荐古诗: 襄阳歌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醉后赠张九旭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洛桥晚望明月三五夜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偏不党  不偏向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