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篇一开始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一直下来,孟子都是围绕着尽心知命与行为方式间的关系而言的,所以公孙丑感到很难。确实,要真正懂得尽心知命,是很难,但是,一旦能尽心能知命了,一切都不难了。就象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笨拙的工匠而放弃准绳和墨斗,羿不会为了笨拙的射手而改变自己弯弓的限度一样,人的本性、本能、本质也是不会因人而异的。人人都一样!不会因为我说我笨,我的本性、本能、本质就会改变,我的命运就会改变,我的人生规律就会改变。孟子在本篇第二章里曾说过,人人都知道岩石和危墙之下不能站立,所以人人都选择了不去岩石和危墙之下站立的行为方式,这就叫知道命运。万事万物都有命运,这个命运不是别的,就是现代人所谓的规律。人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命运,也是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植物也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出生了也就意味着终是要死亡的,这是地球上万物的生长规律。而为人师者在尽心知命上,只能引导学生而不能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发表见解。也就是说,老师只能告诉学生说,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方式,而不能对学生的行为方式指手划脚。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地位、立场、角度不一样,所面对的人物不一样,所在的环境不一样,因此很难说某个学生的某个行为方式是对的还是错的。而当老师的呢?“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推荐古诗: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拟古、
赠别二首、
春雪、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春中田园作、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永遇乐(落日熔金)、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推荐诗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矜不伐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