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说,其实所有统治者都懂得要爱民,就象人人都懂规矩一样,但很多人却不懂得怎样真正地去爱民。而不懂得怎样真正去爱民,就不懂得选择行为方式。这个“巧”字,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渔翁、
登望楚山最高顶、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
青松(大雪压青松)、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推荐诗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