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推荐古诗:
钱塘湖春行、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点绛唇(红杏飘香)、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五律(三上北高峰)、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
醉落魄(轻云微月)、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初报边烽照石头)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百无禁忌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