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十五节读解

第四十五节读解

查看第四十五节全诗

  孟子的这一段话与老子的思想完全一致。《道德经·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意思是说,天和地是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它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他们对待百姓也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用毕即弃,任其发展。天和地没有刻意地想创造什么,生育什么万物出来。条件成熟了(光、温度、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万物就自然而然地依托着这些条件而生长出来,而生存下来。天和地也就接受并养育了这些万物。这其间,天和地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没有要求万物,也没有干预万物的生长、成熟与毁灭。没有说,啊,我这里条件很好,快来吧!也没有说,我不愿意你来,因为你会对我们构成威胁!万物在这个世界里出生、成长,完全是自由的,只不过要遵循这个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则,即:生、老、病、死。因此,天和地对万物对人类没有什么仁爱不仁爱的思想。人类要生要灭,全在于人类自己。如果人类执意要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天和地也不会阻拦。核武器对人类是很具威胁性的,它可以导致人类的灭亡;然而对于太阳的光和热来说,十万个原子弹也抵不上,太阳和地球根本无所谓人类有多少个原子弹。圣人亦是如此,圣人的仁爱不会表现在对某人的出生和死亡上,他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因为他知道这个宇宙的这一切,洞察并能理解这一切,知道万物生命的全过程,所以他不会对某个具体的人表示出仁爱。此生彼死,彼生此死,生生死死,生死流转,皆是人类的必然,因而圣人只会对全人类、对万物的存在表示出他的仁爱。知道了这些,也就是尽心知命了,也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了。

  孟子的这一段话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一样的,君子与人和平共处而不与人同样;小人与人同样而不能与人和平共处。所以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却不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因为人与物是不可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而君子对于万民,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却不亲近,这是因为君子可以爱天下万民,但不会对某个具体的人表示亲近。而小人呢?却只会亲近自己喜欢的人,不会去爱所有的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性格都不是一样的,所处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因此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时,具体的言行也就不可能一样,这里面就有个性和共性的区别。君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采取的是与人和平共处的原则,即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也就是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思想的存在,还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他的言行虽然带有他独特的个性性格,不论狂也好狷也好,但他始终是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

推荐古诗: 无家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书事息夫人早春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七律(饮茶粤海未能忘)

推荐诗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不可长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掷鲸呿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