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赏析

赏析

查看全诗

   这首词写重阳节有感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现今亦是“老人节”了。词中抒写了重阳节时伤秋思归的意绪,满篇衰飒之气,有悯时伤世之慨。上片写重九前夕风雨乍起,兴起悲秋情怀;下片写重九登临的冷落,抒写游子愁怀和怀乡思归之情。上片前六句连用两个与重阳节相关的典故,婉抒内心之枨触。将两典释清,全词之意脉便可理顺。“戏马台前”用南朝宋武帝北伐事。东晋末年,刘裕曾统率大军北伐,一度破南燕,占领华北大部分地区,也曾收复过洛阳和长安。南宋时期,基本上是投降派占上风,抗战派受压。虽然也有过短时的抗战局面,但都是雷声大,雨点稀,或所用非人,或遇挫则退。一次大的胜仗也打过。所以,坚决主张北伐并取得过辉煌战绩的刘裕便成了南宋爱国文人心向往之的楷模。辛弃疾便不止一次在词中歌颂过此人。“采花篱下”用陶渊明毅然归隐而在重阳日采菊之事。前一典故志在提倡北伐,振兴国威,收复中原,重整河山。后一典故则因不得志而归隐。一入世、一退隐,看似矛盾,实则正是南宋时期许多文人矛盾心态的真实反映。把握信这一点,便可顺利理解此词了。“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两句有弦外之音,有衰世难以挽回之意。下片开头两句切合重九来写,“空对洒”,写其心情极主的忧郁感伤。“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与上片“都不是登临时候”相呼应,写出国势每况愈下的深愁。全词情调凄绝,透露出一种末世的哀伤情调。《铜喜鼓书堂遗高》评曰,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与稼轩比肩。

推荐古诗: 宫中行乐词八其三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南邻题木居士二首(其一)晚晴夜雨寄北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西山寻辛谔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魂定魄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暗昧之事  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