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或献书燕王翻译

或献书燕王翻译

查看或献书燕王全诗

  有人向燕王送上书信说:“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不如不在乎名声的卑贱侍奉强国,假如侍奉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安定,也是泽被万世的上策。认为侍奉强国不能奠定万世基业,那就不如联合弱国,只是无法把弱国联合起来,使它们行动如一,这是臣下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比目鱼,两眼不在一侧就不能游动,古人所以这样称呼它,是因为它能合二如一。如今山东弱国联合却不能步调一致,这就看出山东六国人的才智赶不上比目鱼。又譬如车夫驾车,三个人各行其事车就不能走,绑上聪个人,这样就是有五人乘车,车也会走的。现在山东任意三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对抗秦国,但随便联合两个国家,就都能战胜秦国。然而山东各国却不知道互相联合,才智当然还不如车夫。胡人和越国人,言语不能互相明白,想法不能沟通,一同乘船航行在波涛之上,也会互相帮助像一个人一样。如今山东各国互相联合,正像同舟共济一样,秦兵一旦到来,不能互相救助像一个整体,才智又赶不上胡人、越国人。以上三件事,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山东各国的国君却不能领悟,这是臣下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希望大王仔细想一想这件事。

  “山东各国互相联合,傲国君的就不会使名声卑贱,国家也可以长存直到永远。派兵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这是燕国的上策。不赶快这样做,国家一定很危险,国君一定有大患。现在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了,秦囤看到三国如此坚定如一,必定会向南进攻楚国。赵国看到秦国进攻楚国,一定会向北进攻燕国。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相同的情况。秦国长期进攻韩国,所以中出国被赵国灭亡了;如今秦国如果长时间进攻楚国,燕国一定要被赵国灭亡。臣下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订约戍守韩、魏两国西部边境。山东各国如不能坚定不移地这样做,这些国家一定会全部灭亡。”燕国果然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在一起。

推荐古诗: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送路六侍御入朝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耶溪泛舟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洞仙歌(输赢成败)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送梁谏议(湖海还朝白发生)

推荐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