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对燕王说:“齐国向南攻破楚国,向西制服秦国,驱使韩、魏两国的军队,燕、赵两国的兵众,如同用鞭子赶马一样。假使齐国到北面进攻燕国,即使有五个燕国也不能抵挡。大王何不暗中派遣使者,差遣游说之士去各国,使齐兵陷入困境,让它的百姓疲惫不堪,这样就可使燕国世代无患。”
燕王说:“给寡人五年时间,寡人就能实观自己的愿望。”
苏秦说:“让我给大王十年时间。”
燕王十分高兴,送给苏秦五十辆车,让他到南面出使齐国。苏秦对齐王说:“齐国向南攻破楚国,向西制服秦国,驱使韩、魏两国军队,燕、赵两国兵众,如同用鞭子赶马一样。臣下听说当代杰出的君王,一定要诛杀残暴的诸侯,平定混乱的天下,讨伐无道的昏君,攻打不义的国家。如今宋王箭射天神鞭打地神,铸造诸侯的人形,让它们侍立在路旁的厕所里,又拉开它们的双臂,用石子射它们的鼻子,这是天下昏庸无道、不讲信义的人,然而大王却不去攻打他,大王的英名终难成就。况且宋地,是中原最肥沃的土地,齐国的边民与宋相处,与其从燕国得到百里土地,不如从宋图得到千里土地。进攻宋国,名义上是为了正义,实际上又得到好处,大王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齐王说:“好。”
于是发兵进攻宋国,三次击败宋国军队,宋国被齐国攻占。燕王听说后,同齐国断交,率领天下诸侯的军队进攻齐国,经过一次大战,两次小战,使齐国疲弊,成就了燕王的声名。所以说:利用它的强大去对抗强国,就可以折服它;利用它扩张的野心来增大它的贪欲,就可以残害它。
推荐古诗: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客中行(不知何处是他乡)、
宴桃源(落月西窗惊起)、
玉台观、
石鼓歌、
渡浙江问舟中人、
相思、
竹里馆、
正气歌并序(天地有正气)、
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
推荐诗句: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不可开交 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