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永昌志略翻译

永昌志略翻译

查看永昌志略全诗

  汉代的永昌郡,元代是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在永昌设置了宣抚司治所,后来改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云南,前朝的永昌万户阿凤率领他的人马到指挥王贞处投降归附,仍设置了永昌府,建立金齿卫。十六年(1383)六月,麓川彝人反叛,屠了永昌城。二十三年(1390),撤销府,把金齿卫改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是听从指挥使胡渊的请求。〕于是便改名叫金齿,不叫永昌的名字,但实际上不是金齿的地域,如澜沧江在永昌,可澜沧卫在北胜一样,各自不相抵悟。大概是国朝初期建立卫所,筹划处理都是出自于武臣,所以有许多名实相悖的事罢了。景泰年间(1450一1456)设立镇守,弘治二年(1459)设置金腾道。嘉靖元年(1522)巡抚何孟春、〔原籍彬州路,江阴县人。〕巡按御史陈察〔常熟县人。〕上疏革除镇守,设为永昌府,建立保山县,改金齿指挥使司为永昌卫府,治理一个州〔腾越州〕两个县,〔保山县、永平县。〕仍统领潞江安抚司、凤溪与施甸两个长官司。

  保山县编入户籍的有十个里。又有城北的彝民叫做“喧”,共十五个;城南的彝民叫做“寨”,共二十八个。

  洪武二十三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隶属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统十四年(1449),升级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与金齿同级。嘉靖二年(1523),重新设州,隶属永昌府,改指挥使司为腾冲卫,州名叫腾冲。〔在府城南面三百六十里处,由于地方上藤条多,元代名叫滕少卜。〕

  永平,就是东汉的博南县。〔根据山起名。〕洪武初年隶属于永昌府。二十三年,把府改为金齿指挥使司,属指挥使司管辖。嘉靖二年,恢复府,仍归属府。〔在府城东面一百七十里。〕潞江安抚司,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元代是柔远路,国朝初年是柔远府,永乐九年(1411)设立安抚司。〕

  凤溪长官司,在城东二十五里。

  施甸长官司,在城南一百里。〔是唐代银生府的北境,元代是石甸,后来错读为施甸。〕

推荐古诗: 夜泊牛渚怀古燕子来舟中作春雨鹿柴栾家濑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终南山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推荐诗句: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