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推荐古诗:
孤雁、
寄扬州韩绰判官、
鹭鸶、
登乐游原、
更漏子(柳丝长)、
游子吟、
送郭司仓、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推荐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理喻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