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八节读解

第八节读解

查看第八节全诗

  既然人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以及内在的仁爱之心,那么君子、王侯将相就更应该有这些,这便是孟子在本章举例而谈的重点:“与人为善”,就是跟随着别人共同行善。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与人相互亲爱,才能形成一个社会;若是人与人相互仇恨,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了。什么叫善人?古往今来都没有说清楚,而且,也没有一个是非曲直标准。我拿钱帮助一个人,在我看来是行善,但另外有人就会认为我是在帮凶。所以,善恶是没有标准的,它是根据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立场和人生态度以及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意义。那么,到底有没有善恶是非的区别呢?当然有!这就是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每一个社会都有各自约定俗成的以及统治者为治理社会所制定社会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每一个阶层都有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甚至于一个家族、家庭也有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及道德标准。但各自独特的行为都遵守自己所在的社会、民族、阶层的既定的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就是善;而违反、背弃这些便是恶。而这些社会行为规范中,除了法律条文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见诸文字的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概念、观念。所以,如果为着表现自己是善人而刻意地去行善,就是“践迹”,也就是落下痕迹了,要作善人,或行善事,就要不露痕迹地去做,做了就做了,不要刻意地去让别人知道或刻意地让别人不知道,既不扬扬得意,也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灰心丧气。既不要求得到回报,更不能怨恨别人不回报。心态平平的,如此而已。而我们现在的人,做了一点善事便到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总希望别人感恩图报,涌泉相报;张扬过分了,便会使接受善行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心存反感,乃至于怨恨,从而使善行变成了恶行,亦使好事变成了坏事。

推荐古诗: 寄韩潮州愈题兴化寺园亭孟城坳出守桐庐道中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推荐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拥挤。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 不知去向  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