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荀罂 伍员翻译及注释

荀罂 伍员翻译及注释

查看荀罂 伍员全诗

译文

  春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说:“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迎战楚军;如果现在和郑国议和,就不会得到实际的利益。”(边批:也对。)荀罂却说:“不可,应该和郑国结盟引兵而归,这样楚国就会出兵讨伐郑国。先让楚军疲惫不堪,再将我国的军队分成三部分,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轮流迎战楚军。那么在我们的军队还没有疲惫之前,楚军就早已疲惫没有能力作战了,比现在就和楚国交战要好得多。假如现在就和楚国交战,必然会伤亡惨重,因此应该以不战为上策。所谓聪明的人靠智慧取胜,愚笨的人靠蛮力克敌,这就是先王克敌制胜的道理啊。”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后来晋国三次出兵讨伐郑国,但楚国军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根本没有办法作战。因此最后终于由晋国取得了郑国。

  吴王阖闾即位后,曾经问伍员说:“当初贤卿曾经建议讨伐楚国,寡人也有讨伐楚国的意思,但唯恐吴王僚派我伐楚,又不愿意他占有我的功劳。现在寡人想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楚国,贤卿认为怎么样呢?”伍员答:“楚国执政者众多但意见不一,谁也不肯承担责任。假如大王动员三军,只是白白地劳民伤财,因此不如先发一军,诱使楚国出兵迎战。当楚国出兵后,大王就立刻退兵;楚国退兵之后,大王再次出兵。楚军这样往来跋涉,必定会疲于奔命,而产生放弃交战的想法。此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加混乱,彻底瓦解楚国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必定能彻底摧毁楚国。”阖闾欣然采纳了伍员的意见,从此楚军就陷入疲于奔命的苦境之中。

评译

  晋和吴削弱楚国的实力,用的都是一样的手法,但是吴能在柏举大败楚军,而晋却不能在城濮消灭楚。宋儒在批评楚晋城濮之战的时候,竟然说晋文公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不能伐楚。唉!正是因为宋儒有这种思想,才使南宋出现不战而和的妥协论调,终于使南宋逐渐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宋将吴璘对付金兵,也是用的这种方法。金兵的特点是忍耐力强,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定会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的时候,总是要打上好几天。吴璘于是选择有利的地形,派出精锐兵卒,轮番进行骚扰,使金兵穷于应付,没有办法休息,以磨蚀他们坚忍的耐力,然后趁着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时,立即以奇兵进行袭击,从而大获全胜。

注释①围郑:此年二月郑曾朝贡楚国,因此晋国攻打郑国。②行成:求和。③三分四军:时晋有上、中、下、新四军,晋军分成三部,每一部迎战楚国,则其余二部可休整,故可久战不疲。④艾:休息。⑤驾:兵车,此处指对郑用兵。⑥乖:互相违戾。⑦莫适任患:意见纷纭,而谁也不肯担负责任。⑧亟:屡次。⑨柏举之一战:公元前506年,吴与蔡、唐攻楚,大破楚军于柏举,乘胜攻入郢都。

推荐古诗: 小寒食舟中作赠柳陇头吟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推荐诗句: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山无陵,江水为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奥援有灵  奥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灵:有神通。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很有神通。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了千当  比喻妥贴,有着落。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