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啊!自然界万物发生的神理奥秘,无处不在。苎麻本是南方的产物,木棉本是西域的产物,但近年来,苎麻种植在河南,木棉种植在陕西,而且生长茂盛,与在其本土种植的完全没有分别。两地百姓蒙受到极大的利益。为此遂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指令各处随地种植。空洞浮浅的议论,大都是用风土不宜种植辩解。这都是因为不知晓中国(今日)的产物,原产异地的并不在少数:用过去的事例讲,如胡桃、西瓜等,难道不是产于流沙、葱岭以外吗?用今天的事例讲,甘蔗、茶叶等,难道不是产于牂牁、邛、箨等很远的地方吗?但它们今天皆被中国视为珍品食用,为什么单单会在引种苎麻和木棉问题上,便发生疑虑呢?
虽然都用“风土不宜”作借口,实际情况却是有的种艺不够细心;或有的种艺虽然细心,但却不知晓种植方法。为了这个缘故,专门将种植方法列述于上,供需要农业生产技术的人采用。日后生产取得成功,盛暑天气穿上夏布衫,严寒天气穿上棉衣,那时便会知道,我讲的话并不是毫无补益的了。
注释
①造物发生之理,无乎不在:造物:迷信的说法是指天上的神,科学的说法应为自然界。理:道理,法则,规律。为求译文适合作者的口吻,译作“神理奥秘”。
②今天的通行说法,认为棉花是从陆路传入陕西,从海路传入南方的福建等地。
③流沙:指新疆的大沙漠。葱岭:在新疆西部。流沙、葱岭,泛指西域。
④牂牁:汉置牂牁郡,在今贵州境。邛、箨:在今四川西昌一带。
⑤中国:古时所说的“中国”,主要指黄河流域。
⑥指卷二《苎麻》、《木绵》两篇。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
暮过山村、
渔家傲、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行香子(天与秋光)、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浣溪沙、
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
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
推荐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