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二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鉴赏二

查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全诗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便说"强欲登高去","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两个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强欲登高",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推荐古诗: 反鲍明远《白头吟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积雨辋川庄作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连昌宫词江上渔者念奴娇(鲲鹏展翅)七律(饮茶粤海未能忘)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蝴蝶(两个黄蝴蝶)

推荐诗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份守己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聊赖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