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是为民的价值观,而“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这是后来的暴君为一己之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又是孟子所反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孟子认为,既然人是要群聚而居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搞好,不能因为自己的享乐而剥削和压迫别人,如果人人都为自己而活着,那天下就等于没有了领导和管理人民的统治者。如果没有内外亲疏之分,人人兼爱,那就等于不承认自己有父母。所以他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统治者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就首先应为人民大众的生活考虑,使民能安居乐业,才不负众望,人类社会才能成为安定的社会。这是孟子的思想苦恼之处,一方面他提倡“恒产论”,即人人有私有的恒产,但私有制的发展却超乎他的想象,每人都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人,这又使得孟子苦恼不已。因为仅仅提倡先古圣人的不为私,公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下面紧接着讨论了不为一己之私的廉洁问题。
推荐古诗: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贾生、
出塞、
终南别业、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晨起偶题(城远不闻长短更)
推荐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聱牙诘曲 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