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三稀翻译及注释

三稀翻译及注释

查看三稀全诗

译文

  《蚕经》:下蚁稀,上箔稀,入簇稀。

  农桑辑要 簇蚕缫丝等法 簇蚕。

  《齐民要术》:蚕老熟时,遇上雨天,很容易坏茧,最好在屋内让蚕上簇。在蚕箔上薄薄地铺上一层细枝,将蚕放在上面后,再用柴枝薄薄地覆盖好。一个蚕架上,可以安置十箔(蚕)。

  《务本新书》:簇蚕:安置蚕簇的地方,地势要高而平,簇内要通风。柴草要分布均匀,往簇内安放老蚕时要稀一些,蚕放得密了,容易热蒸;簇中过热,便不容易结成好茧,缲丝也会很困难。在东北方位,和养六畜的地方、树下面,坑边上及有粪臭污染流水的地方,均不可安置蚕簇。《野语》:如若天气炎热,不要在中午放蚕上簇,老蚕经不起日光曝晒。

  《士农必用》:修治蚕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求干燥和温暖,使簇内没有寒气和湿气。簇中的茧病有六种:一为簇汗,二为落簇,三为游走,四为变成赤蛹,五为变僵,六为变成黑色。簇汗的病因是,老蚕没有把桑叶吃净,残余的桑叶被蒸热潮湿,连同桑叶一同入簇,所以结出的茧也是潮湿的,故称簇汗茧。其余的五种茧病,皆因为蚕簇的底下潮湿和天气寒冷所致。蚕将老熟时,(在室外)选定可作蚕簇的地方,燃火烧烤,使其极干燥,然后将柴灰扫净,在上面修治蚕簇。

  《韩氏直说》:安圆簇:在高阜地方,搭成簇脚,一个圆簇,可容纳六箔蚕入簇。箔上的蚕有十分之九老熟时,便可撒少量的桑叶,这次的给叶,名叫“上马桑”。从蚕箔上用簸箕搬到蚕簇所在的地方,用手轻轻地将蚕散在簇上,从东南开始散,不要让蚕落在地上。一定要放得稀一些,均匀一些。

  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梢蒿,或豆秸。再如同前法将蚕散在上面。散过三箔以后,再覆盖梢蒿时,应使根部倒立在上,这样做,会使蚕簇又圆,又稳固。自此以后,可靠近梢蒿的上部将蚕散下。至第六箔上簇毕,在簇上覆盖上蒿梢,将簇做成圆形,然后将上部用箔子围,用草苫裹,将簇顶做成如同亭子的顶部那样的圆尖,是为了防雨。到了晚上,再用草苫将簇一直从下部围裹到与顶部的草苫相连接。次日太阳升高时,便将簇周围的草苫卷去,至天色晚时复行裹起。三天过后茧已作成,便不用这样麻烦了。马头簇也要依照上法用草苫围裹,所用的柴草要多,蚕簇比较精致,中间要搭架杆。养蚕多时,适宜采用马头簇。簇的脚架应采取南北的方向放置。晒簇:蚕上簇后的第三天,辰巳时间,打开苫箔让日光照晒;至未时,仍然照原来的样子苫盖好。如果当天日色太热,簇上可支起一层箔来遮蔽阳光。翻簇:如果蚕上簇时,簇被雨淋湿,应在雨刚止,天刚晴时,立即选择好搭架一个蚕簇用的地盘。如簇底被雨淋湿,可以用干墙土厚厚地盖上一层。修治蚕簇的方法如前面所述。不管簇中的蚕茧是已经作成还是没有作成,皆应将旧簇搬动腾出,迁移到别处的新簇,依旧要用苫盖起。如上蚕时,仅遇小雨,便不必翻簇,只需采取晒簇的办法便行了。另外有一种办法:碰到蚕老熟要上簇,又遇到雨天,只需要在蚕屋内本箔蚕槌下面的地面上安簇便行了。将门窗打开使通风换气,入夜或阴雨天气变寒冷,则将门窗关闭,添加牛粪火,比翻簇的方法又要好多了。又有一法:在蚕槌的箔上,稍微地撒上一层蒿草,蚕槌四周用枝簇、蒿草、箔、草苫围起来,蚕自然会作茧,此法强过在雨中作簇。槽:音支。

注释

  ①下蚁:指将孵化出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饲养时要稀。上箔:指将蚕布入蚕箔时要稀。入簇:放老熟上簇时要稀。

  ①根据这一记载,可知在北魏时期,北方养蚕是将簇放在室外的。这一习惯一直到元代都没有改变。我国养蚕技术发展迟缓由此可见一斑。

  ②簇中布蚕过密,排泄物多、水分多、湿气大,会引起各种茧病。见下文簇中茧病六种。

  ③六种簇茧病中,“簇汗茧”已见于《大眠抬饲》,在这里又作了说明:“落簇”、“游走”,会作成薄皮茧或畸形茧;“赤蛹茧”,是蚕茧被玷污,也是下茧的一种。至于“变僵”、“变黑”,究竟是簇蚕的黑僵病,还是簇茧病?原文并没有交代清楚。

  ④“簇脚”如何搭法,这里并未说明,今引《王祯农书》的说法补足之:“凡作簇,先立簇心,用长椽五茎,上撮一处系定,外以芦箔缴合,是为簇心,此团簇也。”“簇脚”和“簇心”,似为一事。“圆”和“团”义同。

  ⑤般:借作“搬”。

  ⑥秸:即“秸”字,原误作“黠”,据殿本改。

  ⑦“将簇”一句必待天色向暮,方用草苫围缴蚕簇本体,是为了使簇通过透光免热蒸、去潮湿。阅下句便知蚕入簇三日以内须每天上午打开草苫,天晚再行围缴。

  ⑧马头簇:《王祯农书》说:“马头长簇,两头植柱,中架横梁,两旁以细椽相搭为簇心,余如常法。”

  ⑨榰:音支,同音假借作“支”,支撑。

  ⑩翻簇:即移动蚕簇,搬动蚕簇等义。

  謄:同音借作“腾”。殿本作“腾”。

  比:原作“旦”,文义不通。据殿本改正。

推荐古诗: 登乐游原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积雨辋川庄作长寿乐(微寒应候)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

推荐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