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苜蓿翻译及注释

苜蓿翻译及注释

查看苜蓿全诗

译文

  《齐民要术》:苜蓿适宜种在耕熟的好地上。七月间下种。作畦、下种、浇水的方法,完全和种韭菜的方法一样。也是每剪一次,要上一次粪;用铁耙把土耧松,然后再浇水。一年收刈三次。留种子的话,刈过一次便不要再刈了。开春后,既可以生食,做汤羹更加香美。长大以后,可用来喂马,马特别喜欢吃。这种植物可以长生不衰,种植的人,只需种上一次,便可年年收割。城市近郊,适宜种植。

  崔寔说:“七月、八月,可以种苜蓿。”

  《四时类要》:苜蓿,若不采用畦种法时,便和麦子混在一起种也无妨碍。

  放火烧苜蓿,应当在十二月放火烧毕。每隔两年,把垄外的蔓延根耕断一次,(苜蓿)便会生长不衰。凡是在春天吃苜蓿或者作干菜,都是极有益于人的。

注释

  ①苜蓿:豆科,多年生草本。有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两种,这里所讲的皆为紫花苜蓿。旧日陕西各地栽植甚广,近年来渐渐绝迹。

  ②引自《齐民要术·种苜蓿第二十九》。

  ③转引自《齐民要术》。石声汉辑本《四民月令校注》,据隋杜台卿撰《玉烛宝典》,仅“七月”有种“苜蓿”,“八月”则无记载。

  ④见《四时纂要》“八月”篇。

  ⑤此法陕西农民颇习用。苜蓿初生苗至柔弱,冬季得麦苗保护,生长较旺盛。第二年刈麦时,将苜蓿苗留于田中,自会生长繁茂。

  ⑥烧苜蓿之地:此句较《四时纂要》有改动。《四时纂要》原用“烧苜蓿”作标题。“之地”原作“苜蓿之地”属下读。

  ⑦苜蓿富含蛋白质,春天的嫩芽作蔬食味极鲜美,农民常采回家当蔬菜卖。但早春过后,即不中食用。

推荐古诗: 雉带箭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为有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满江红·怒发冲冠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南歌子(山与歌眉敛)南乡子(晚景落琼杯)

推荐诗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形容无耻到极点。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