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平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推荐古诗:
山中与幽人对酌、
望驿台、
回乡偶书、
蝉、
宫妓、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推荐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山无陵,江水为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百年偕老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