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文中的赵太后曾是一位青史留美名的人物,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君和居高位的执政者应该让自己的子女去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取得人民的拥戴,决不能使子女安享由父母的权势而得到的尊位、高薪和宝器。安富尊荣,坐享其成,不仅业无继者,就连已有的财富也将荡然无存。
推荐古诗:
哭孔戡、
凶宅、
野望、
寄蜀客、
江雪、
念奴娇(萧条庭院)、
洞仙歌(江南腊尽)、
驻马听(明月中天)、
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
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