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上平十三元(平水韵)。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平平(可平可仄)仄仄平(平韵),(可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仄仄(可平可仄)平平仄仄,平平(可平可仄)仄仄平(平韵)。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平平仄仄平平仄,(可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平可仄)平(可平可仄)仄仄平(平韵)。
推荐古诗:
诸将五首(其二)、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安定城楼、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清平乐(年年雪里)、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
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沁园春(独立寒秋)
推荐诗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