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列传七部分翻译

列传七部分翻译

查看列传七全诗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代为边地豪强。乾符年中,任云州牙校,事奉防御使段文楚。这时有大群强盗出没在黄河以南,天下将乱,代北仍然每年有饥荒,各部豪杰都有聚众起事,建立功业之心。碰上段文楚削减军人粮饷,兵士怨声四起。康君立和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人谋划说:“段文楚是懦弱之人,很难和他共事。现在四方动乱,军威不振,大丈夫如不能在这时立功干一番事业,就不是人中豪杰。我们虽然暂且只是一般部将,但以雄强闻名于时的,莫如沙陀李氏部族,又有李振武父子勇武在诸军之首,我们联合起来推戴他们,则代北之地,个把月就可平定,功名富贵没有得不到的。”康君立等人便在晚上进见武皇,说:“现在天下大乱,天子把边防交给将臣,一碰上饥荒,便削减粮饷,我们这些守边士兵,怎么能等死!您家父子,一贯以威武施恩惠给五部,应当共同清除暴虐的主帅,以告谢边兵,有谁敢说不同意的话!”武皇说:“有英明的天子在上,做事应守朝廷法典,你们不要轻易乱发议论。我父亲远在振武军中,万一要逼迫我做事,也等我向父亲禀告。”康君立等人说:“机密已经泄漏,再推迟就要产生变乱,怎么能等到向千里之外禀告!”大伙因而聚集一起喧哗,拥立武皇,等到达云州时,已有万人之众,队伍在斗鸡台宿营,云州城中人抓住段文楚以响应武皇的军队。攻占云州后,推举武皇为大同防御留后。大家向上面报告,朝廷不高兴,下诏征兵前来讨伐。不久献祖失去振武军,武皇失去云州城,朝廷命招讨使李钧、幽州李可举对武皇用兵,在蔚州攻打武皇,康君立攻击李可举军队多次取胜。到献祖进入鞑靼后,康君立守住感义军。武皇被授予雁门节度后,任康君立为左都押牙,随从入关,驱逐黄巢军队,收复长安。武皇回师镇守太原时,授康君立为检校工部尚书、先锋军使。

  唐僖宗文德初年,李罕之失去河阳后,来归顺武皇,并且向他求援。武皇于是任康君立兼南面招讨使,任李存孝为副使,率二万军队,协助李罕之攻取河阳。三月,和汴将丁会、牛存节在氵允河交战,临阵时,骑将安休休叛变投向汴军,康君立撤退。八月,授汾州刺史。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潞州小校安居受反叛,武皇派康君立讨伐平定他,授检校左仆射、昭义节度使。自从武皇军队连年在邢州、氵名州攻占土地,攻击孟方立,康君立经常率泽潞的军队做掎角以配合夹击敌人。

  景福初年(892),授检校司徒,食邑千户。二年,李存孝占据邢州叛乱,武皇命令康君立讨伐他,因战功授检校太保。乾宁初年,李存孝被平定,康君立回师。李存孝死后,武皇深为惋惜,埋怨诸将没人来劝解。起初,李存信与李存孝不和,多次互相倾轧,而康君立一直和李存信关系好。九月,康君立到太原,武皇设酒席招待各位将军,谈到李存孝一事,流泪不止。这时康君立因一句话忤逆了武皇,武皇赐他饮毒酒而死,当时四十八岁。明宗即皇帝位后,因为念旧,下诏追赠为太傅。

推荐古诗: 暮江吟赠元稹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听颖师弹琴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送柴侍御书事宴词点绛唇(寂寞深闺)

推荐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