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苎萝山》的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颂扬西施可贵的献身精神而吟就的。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本是越国乡村平凡农家人的女儿,但她天生丽姿,“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从古到今,所有的美丽女子和她比起来都要逊色,她的美貌令清艳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沉鱼之容”是谓西施也。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西施不仅美貌,而且情韵动人,得江南女儿之仙态。“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她冰清玉洁,闲情无限。一个“弄”字把女儿家戏水的娇柔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闲”字展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细心的读者大可以展开联想,碧水见手如柔荑浮,清波见眼如秋波横。古人以“语不露齿、笑不露齿”为美,哪怕牙再皓白细碎整齐,这种“皓齿信难开”是一种含蓄之美。“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比上句更美,因为它情韵更动人。西施为什么“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呢?其实,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场景同一,还在碧水清波里,西施意识到了自己的美,于是以水为镜,浅窝含笑,对着水中的“碧云”“沉吟”,自我陶醉起来,一定要注意“碧云”,说明云在水里。这样,一幅少女浣纱弄水,后来顾“镜”自怜的图景便飘在眼前了。一个“吟”说尽了“正当最好年龄的女子”无限心事,此字最妙,喜悦之上似有淡淡的愁绪飘着,叫人又爱又怜了。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西施从一个“越溪女”成为“吴宫妃”的过程一笔带过,“绝艳”“扬蛾”再次表现了西施之美。这两句比较平庸。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在文采上依然平庸,但隐约透露出诗人渴望的人生追求境界,诗人才华卓绝,建功立业理所当然,“杳渺讵可攀”说明李白希望追求的政治成绩不是一般的,而是大的作为,是超出一般的“讵可攀”的作为。希望高,而失望多,李白一生痛苦皆由政治期望太高所致。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承接上两句,再次透露出李白强烈的政治述求。
从全诗,我们不妨把西施的美貌看作诗人才华的自况、自比,西施终于“一破夫差国”,而诗人在政治上一事无成,“千秋竟不还”既有对西施历史功绩的赞赏,也有自叹自伤的袅袅愁绪升腾。
全诗最有文采的是“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四句。李白又诗云:“两人对坐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最后一杯是斟酌给山花的,李白与大自然是无隔离的,故能把景写活。
推荐古诗:
鹭鸶、
题诗后、
落花、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明月三五夜、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
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
推荐诗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