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赏析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赏析

查看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全诗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风使它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的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饱满的神韵。所以五六两句并没有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同时,也是为下文蓄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佘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教益。这就是他所说的:「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推荐古诗: 书怀次北固山下宴词忆秦娥(临高阁)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推荐诗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按堵如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