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作者自家乡赴江西幕,途经桐庐时作,写景颇生动。桐庐:县名,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钱塘江沿岸。 [2]风物:景物。乡关:家乡。 [3]依依:轻柔貌。汩(gǔ 骨)汩:水流声。碓(duì 对)床:水碓。 [4]严陵:在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滨,有东西二台,东台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说自己外出求禄,故面对钓台边的清流而感到惭愧。
推荐古诗:
青水中蒲三首、
听颖师弹琴、
泪、
忆住一师、
积雨辋川庄作、
酬乐天频梦微之、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推荐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