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三十五岁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诗人。黄仲则一生贫病交迫,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了生计,二十岁开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岁时病死在山西运城。黄仲则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
七言律诗《杂感》,是黄仲则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黄仲则二十岁。黄仲则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但是黄仲则坚持不平则鸣,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出不平的感慨。
推荐古诗:
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送友人、
百炼镜、
读张籍古乐府、
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
曲江、
瑶池、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正气歌并序(天地有正气)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 百无禁忌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治之症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