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唐珏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
《大雅集》、《元诗体要》、《列朝诗集》、《御选元诗》等选录其诗数首,清·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其诗八首。
《过洞庭》(尹瘦石书法)《过洞庭》(《题龙阳县青草湖》)为《全唐诗》误收之作。为什么将这首诗误入唐诗呢?除了文献的错乱原因,其中不可否定的因素应该是这首七绝具有唐诗的品格。
推荐古诗:
长恨歌、
对酒、
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
老将行、
使至塞上、
西施咏、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推荐诗句: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黯然无色 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不知所终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拔类超群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