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唐珏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
《大雅集》、《元诗体要》、《列朝诗集》、《御选元诗》等选录其诗数首,清·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其诗八首。
《过洞庭》(尹瘦石书法)《过洞庭》(《题龙阳县青草湖》)为《全唐诗》误收之作。为什么将这首诗误入唐诗呢?除了文献的错乱原因,其中不可否定的因素应该是这首七绝具有唐诗的品格。
推荐古诗: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
凶宅、
滞雨、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荒村(村落甚荒凉)、
寒月吟(夜起数山川)、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少年游(去年相送)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