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七节解析

第七节解析

查看第七节全诗

  这里一方面是对《论语•阳货》所记“阳货欲见孔子”(17•1)一章的补充说明;另一方面又是对孔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的进一步发挥。

  所谓“胁肩诌笑”,就是“巧言令色”。包括子路所不理解的那种“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都是类似的行径。说穿了,就是两个字--虚伪!

  说到虚伪,那可就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了。一方面,它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世上几乎找不到什么人不深恶痛绝,把它作为人类的恶行败德而加以口诛笔伐。也就是说,似乎是一个勿需讨论的问题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分明感觉到自己随时随地都生活在虚伪的包围之中,世上几乎就找不到什么没有虚伪存在的净土。所以,这似乎又是一个很有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正是这两个方面的二律背反使“虚伪”突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不仅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且个圣贤们也困惑不已,所以有反复论述。(仅仅关于“巧言令色”的论述,在《论语》中就有三次,分别见于《学而》、《公冶长》、《阳货》三篇。)

  至于孟子在这里为什么又说到这个话题,则是从“诌媚”引起的。因为学生公孙丑提到为什么不主动去拜见诸侯的问题,孟子在回答时说到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像段干木、泄柳那样,过于清高,过于孤芳自赏,似平也没有必要。因为儒者凡事反对走极端,而主张中正平和、恰如其分。另一方面就说到诌媚的问题了。虽然他这里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揣测到,他所指的“胁肩诌笑”之徒,正是那些逢迎、巴结各国诸侯的纵横术士们。而这些人,因为是他反复鞭挞的对象,这里也就没有明说了。

  从诌媚到虚伪,或者换句话说,诌媚本身也就是虚伪。有人说:“虚伪及欺诈产生各种罪恶。”有人说得更为干脆:“虚伪乃罪恶之源!”

  问题还是在于,认识到这些以后,我们又拿什么来与之较量,怎样来清除这人类的“罪恶之源”呢?

  这恐怕就不是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甚而至于“毕其功于一代”的事了吧。

推荐古诗: 渡桑乾代赠二首之一登乐游原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秋夜独坐辛夷坞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推荐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头天外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