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仁政”。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推荐古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花下醉、
清平乐(年年雪里)、
念奴娇(横空出世)、
醉翁操(琅然,清圆)、
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
寄别李德远(萧萧风雨临川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推荐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挨肩叠背 形容人群拥挤。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