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谁授?
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
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所谓“究天人之际”,研究天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孟子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的角度来进行的,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罢。
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民”的一方面更为贴切。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之中国,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怄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
可见,孟子的政治学说里的确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
君权谁授?
从根本上来回答,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当然更不是哪个个人所授,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
推荐古诗:
听蜀僧浚弹琴、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木兰柴、
早朝、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
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
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名责实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守谈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