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解析

第五节解析

查看第五节全诗

  君权谁授?

  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

  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所谓“究天人之际”,研究天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孟子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的角度来进行的,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罢。

  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民”的一方面更为贴切。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之中国,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怄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

  可见,孟子的政治学说里的确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

  君权谁授?

  从根本上来回答,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当然更不是哪个个人所授,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

推荐古诗: 江南春不第后赋菊风雨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夷门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长寿乐(微寒应候)永遇乐(落日熔金)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

推荐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不觉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