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注释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⑶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公元798至799年(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主簿。⑷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⑸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⑹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⑺时难年饥:指遭受战乱和灾荒。饥:一作“荒”。世业:祖传的产业。⑻羁旅:漂泊流浪。⑼寥落:荒芜零落。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⑽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⑾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⑿乡心:思亲恋乡之心。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推荐古诗:
山中、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戏题磐石、
出守桐庐道中、
洞仙歌(江南腊尽)、
驻马听(明月中天)、
宿野庙(众响渐已寂)、
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步步莲花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