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推荐古诗: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试借君王玉马鞭)、
哭孔戡、
恨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村舍燕、
答张十一、
贾生、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扬子津望京口、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推荐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不伦不类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