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复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推荐古诗:
醉后赠张九旭、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
七古(云开衡岳积阴止)、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鹊桥仙(华灯纵博)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聱牙佶屈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采众长 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