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老子注释及评介》第249页)我们同意陈鼓应先生的见解。以往批评老子的认识论是彻头彻尾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论著,都要引“不出户,知天下”作为论据。这样的认识实际是一种误解。老子是一位博学多识之人,他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以前的若干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内容,这些都表明老子极为重视生活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老子是极富智慧之人,是天才的哲人。他的意思是,并不是什么事都只有经过本人的实践才能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理性认识,间接知识。“不出户”、“不窥牖”这类极而言之的强调手法,从古到今都是普遍应用的。不过,我们的看法是,研究老子,研究《道德经》,应当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真实观点,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片面理解。同时,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因为正确地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不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们所能够解决的重大哲学论题。
推荐古诗: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阳春歌、
寄胡饼与杨万州、
封丘县、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题义公禅房、
田园作、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四块玉(雁北飞)
推荐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山无陵,江水为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折不扣 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