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推荐古诗:
自遣、
悯农、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
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
念奴娇(鲲鹏展翅)、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推荐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