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有“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数句,从文字的表面意思上去看,很容易得出“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而且谋划的都是阴险狡诈之术”的结论。自古及后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愚民政策”,与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能说毫无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因为就老子的本意来讲,他绝对不是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愚民之术的。有的学者说:“他是愿人与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阶级,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这样自可减少人间的许多龃龆纷争。”(张默生《老子》第60页)也有学者认为,老子的愚民思想,后来被法家所吸取,成为越来越荒谬的愚民政策;而且一脉相承下来,要对形成以阿Q精神和不怒、不争为特点的国民性负责。对于这种论点,我们不能同意。正如陈鼓应所说,“老子认为政治的好环,常系于统治者的处心和做法。统治者若是真诚朴质,才能导出良好的政风,有良好的政风,社会才能趋于安宁;如果统治者机巧黠滑,就会产生败坏的政风。政风败坏,人们就相互伪诈,彼此贼害,而社会将无宁日了。居于这个观点,所以老子期望统治者导民以‘愚’。老子生当乱世,感于世乱的根源莫过于大家攻心斗智,竞相伪饰,因此呼吁人们扬弃世俗价值的纠纷,而返朴归真。老子针对时弊,而作为这种愤世矫枉的言论。”(《老子注译及评价》第315页)对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主张,陈鼓应先生有深入切实的评价,这个评价极为中肯。老子希望人们不要被智巧、争夺搞得心迷神乱,不要泯灭原始的质朴、淳厚的人性,要因顺自然,而本章所讲的“愚”,其实就是质朴、自然的另一表述词句。
推荐古诗:
襄阳歌、
池上、
竹枝(江畔谁家唱竹枝)、
绝句漫兴九首(熟知茅斋绝低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七古(云开衡岳积阴止)、
五古(去去思君深)、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推荐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