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一章所说,在老子研究中有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一套利用人民、统治人民的权术。例如,张松如先生说“这是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校读》第365页)不过,张先生的观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有些学者关于老子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观点,而是认为老子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他说:“‘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就得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就得把自身放置在人民后面。最后,要做到‘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难道这不正是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广大农业小生产者的迫切愿望吗?事实上,封建统治者当中谁个能做到这一点呢?以不争争,以无为为,这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也是农业小生产者的经济特点及其阶级利益决定的一种社会思想。当然,他只能把这种思想作为建议进献给他所理想中的体‘道’的‘圣人’。为什么一定会是这样呢?因为‘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我们雨水和阳光。’从来的农民阶级都是皇权主义者,这在他们刚刚走上历史舞台的古时,更是如此。天真幻想诚有之,贬曰滑头,作为阴险,未免过界了吧。”(同上)对于张松如先生的这番论述,我们基本上表示赞同。如果说老子是在为统治者献计献策,那也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是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呐喊。这种立场和观点,我们感到与孔孟和儒家所讲的“君末民本”的思想或多或少有些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因为“君末民本”的仍是在为封建统治者做长远打算。然而这种主张在今天的学术研究中已基本得到学者们的肯定,那么我们觉得老子的这些主张,是不是也应当得到肯定呢?我们想,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推荐古诗:
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
有感五首(洛下舟车入)、
在狱咏蝉并序、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
点绛唇(红杏飘香)、
五律(外侮需人御)、
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
推荐诗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案无留牍 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 按图索骏 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见“按图索骥”。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百岁千秋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