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传略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刘基传略

刘基传略

查看刘基全诗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南田武阳村于1948年被划入新析置的文成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基自幼聪颖,据说“读书能七行俱下。”14岁赴括城(今丽水)入处州路郡庠读书,“从师受《春秋》经,人未见其执经诵读,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决疑义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无顺帝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至元二年(1336),赴江西任瑞州高安县丞。在高安任上,“小民咸慈父戴之,而豪右数欲陷焉”。后来被江西行省辟为职官掾史,“以谠直闻”。不久,辞职归里。居家力学多年,又曾游学江东三年,学问有了长足进步。但仕途坎坷,一直沉于下僚。至正八年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不到一年便因“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事,为台宪所沮”,又一次辞职,寓居杭州。至正十二年,被江浙行省任为浙东元帅府都事,次年改任行省都事,在温、台一带参与戎事,也只一年多,因建议招捕方国珍,上官“以为伤朝廷好生之仁,且擅作威福”,受免职羁管绍兴的处分。至正十六年,复行省都事职,后改任行枢密院经历,在处州谋括“寇”有功,一度升任行省郎中(从五品),可是不久执政者抑其军功,仍以从七品格改授处州路总管府判,且“不与戎事”(即夺去兵权),刘基乃“愤而弃官”,居家著书。

  至正二十六年(1360),是年刘基50岁,应朱元璋聘,与宋濓、章溢、叶琛赴金陵。刘基向朱元璋呈时务十八策,受到朱元璋礼遇。朱元璋特地为“四先生”建造礼贤馆。从此,刘基参与军机,成了朱元璋开创明王朝的主要谋士。首先,他为朱元璋制订“征讨大计”。并提出先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的战略,为朱元璋所采纳。朱元璋灭陈、张后继而“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至正二十六年(1366),刘基以太史令身份受命卜地拓建建康城。第二年(吴元年,1367),吴置御史台,以刘基为御史中丞。刘基奏请立法定制,与李善长、杨宪、傅璇、陶安等一起定《律令》。十一月,刘基上《戊中大统历》。十二月,《律令》成,这是《大明律》的雏形。洪武元年(1368)刘基奏立《军卫法》,确立卫所制。是年四月朱元璋赴汴梁,刘基与李善长留守京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虽丞相李善长说情,仍被奏斩。次年十月,朱元璋与刘基讨论丞相人选。刘基直抒已见,因之得罪了汪广洋、胡惟庸。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进封开国诩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次年正月,朱元璋并未听从刘基话,罢了李善长相职,并以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中书左丞。这两人对刘基都是耿耿于怀的。刘基本来就有激流勇退之意,此时更觉处境不好,得到朱元璋允许,当年便告老回乡,从此归隐韬迹。

  洪武六年(1373)正月,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因为无所建树,被贬黜为广东省参政,由左丞胡惟庸主持中书省事务。至此胡惟庸大权在握,终于想出了报复刘基的办法。洪武五年,刘基出于对国事的关注,命长子琏进京奏请在青田县边远地区谈洋(今在文成县朱阳乡)设立巡检司以维持地方治安。洪武六年,另一个叫茗洋(在今文成县东头乡)的地方发生逃军周广三等人的反叛事件。胡惟庸故意将谈洋与茗洋混为一谈,指使刑部尚书吴云,诱引处州府与青田留用的元朝旧吏,构陷刘基,说刘基看中了谈洋有“王气”,想占为墓地,当地百姓不肯,便提出设巡检司的办法驱赶当地住户,因而激起百姓作乱。接着,胡惟庸请朱元璋按叛逆罪处置刘基,并逮捕刘琏下狱。朱元疑信参半,只因“王气”两字确实犯了他的忌,所以虽未明文加罪刘基,未逮捕刘琏,却移文切责刘基,并下旨夺了他的俸禄。刘基内心惧怕,于当年七月亲自入朝见朱元璋,不敢辨白,只是引咎自责。为了消除朱元璋怀疑,便留在京城,不敢要求回家。从此,刘基在南京孤苦伶什地度着风烛残年,身体日益衰朽。

  洪武八年(1375),刘基在京病重,“三月上知公且不起,御制文遣使送之归。”归家后与亲人团聚了一个多月,于四月十六日辞世。享年65岁。

  刘基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四明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谓:“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说:“元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明史》本传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推荐古诗: 赠孟浩然捣练子令(深院静)长寿乐(微寒应候)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寄陈鲁山(诸公贵人识面稀)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羽檄联翩昼夜驰)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更漏子(秋水平)感讽五首(石根秋水明)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璧青蝇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 百无禁忌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