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信战》为题乃取“信义”之意,其要旨是阐述将帅以“信”治军的重要性。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士卒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地去奋勇杀敌,都是由于平时将帅带兵以“信”的结果。这里所引“信则不欺”乃是《六韬·论将篇》提出的将帅必备的五种条件之一(即“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军事与战争实践的历史证明,“信则不欺”,不仅是好的将帅所应具备的美德之一,也是将帅治军所应把握的重要原则。将帅只有“信则不欺”,即切实做到:行赏罚,讲求信用;严纪律,不徇私情,才能取得广大士卒的拥护,才能使部队上下一心,团结对敌,无往不胜。
本篇所引诸葛亮统兵打仗以信为本的事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五事”:魏明帝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大将张郃等部三十余万精兵,秘密向蜀国剑阁进发,此时蜀相诸葛亮正率兵戍守在祁山,并且正值部队换防变动之时,将十分之二的蜀兵换下等待返乡,而留下者仅有八万人。从双方兵力对比看,魏军三倍于蜀军。有鉴于此,诸葛亮身边参谋人员皆劝亮把换防待归的部队暂留一月,以壮大蜀军力量。但诸葛亮却以“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为由,未予采纳,且催令其尽快返乡。蜀军将士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本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于是,去者愿留一战,而留者愿效死命。临战之日,无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一举击败魏军,杀死张郃,打退司马懿。裴松之在注引之后,对此战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看去虽然不无道理,但综观诸葛亮一生统军作战乃至治国理民的实践,“以大信为本”却是符合其实际和令人效法的。
推荐古诗:
池上竹下作、
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早春行、
忆秦娥(临高阁)、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然无事 犹言平安无事。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