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信战解析

信战解析

查看信战全诗

  本篇以《信战》为题乃取“信义”之意,其要旨是阐述将帅以“信”治军的重要性。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士卒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地去奋勇杀敌,都是由于平时将帅带兵以“信”的结果。这里所引“信则不欺”乃是《六韬·论将篇》提出的将帅必备的五种条件之一(即“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军事与战争实践的历史证明,“信则不欺”,不仅是好的将帅所应具备的美德之一,也是将帅治军所应把握的重要原则。将帅只有“信则不欺”,即切实做到:行赏罚,讲求信用;严纪律,不徇私情,才能取得广大士卒的拥护,才能使部队上下一心,团结对敌,无往不胜。

  本篇所引诸葛亮统兵打仗以信为本的事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五事”:魏明帝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大将张郃等部三十余万精兵,秘密向蜀国剑阁进发,此时蜀相诸葛亮正率兵戍守在祁山,并且正值部队换防变动之时,将十分之二的蜀兵换下等待返乡,而留下者仅有八万人。从双方兵力对比看,魏军三倍于蜀军。有鉴于此,诸葛亮身边参谋人员皆劝亮把换防待归的部队暂留一月,以壮大蜀军力量。但诸葛亮却以“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为由,未予采纳,且催令其尽快返乡。蜀军将士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本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于是,去者愿留一战,而留者愿效死命。临战之日,无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一举击败魏军,杀死张郃,打退司马懿。裴松之在注引之后,对此战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看去虽然不无道理,但综观诸葛亮一生统军作战乃至治国理民的实践,“以大信为本”却是符合其实际和令人效法的。

推荐古诗: 孤雁山石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塞上曲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洛阳女儿行酬乐天频梦微之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别云间(三年羁旅客)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个个诗家各筑坛)

推荐诗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思过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