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粮战》为题,旨在阐述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当敌我双方对垒相持而胜负一时难分之时,谁有足够的粮源,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胜利。这种认识,无疑是有道理的。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见《汉书·郦食其传》)。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离开了粮食,人类不仅无法生存,简直任何事情都干不成。进行战争同样离不开粮食,部队只有吃饱吃好,才有力量对敌作战。军队粮食匮乏而导致饥饿,就不可能打胜仗。可见,粮食是战争赖以进行并且取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首要物质条件。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并且千方百计地保护己方的粮源和破坏敌方的粮源。著名军事家曹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对袁绍军的官渡之战,曹操之所以能以弱胜强,取得对袁绍军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懂得粮食对战争胜负的至关重要性,因而及时采纳了降将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军一把火烧毁了袁绍的乌巢屯粮所,使袁绍大军赖以生活和作战的大批粮秣物资,顿时化为一片灰烬,迫使袁绍不得不弃甲逃跑,从而奠定了最终战胜袁绍军的基础。
推荐古诗:
渡湘江、
醉时歌、
登乐游原、
送李侍郎赴常州、
哭刘司户蕡、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洛桥晚望、
漆园、
山居即事、
渔家傲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