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百病始生翻译

百病始生翻译

查看百病始生全诗

  黄帝问岐伯说:各种疾病的开始发生,都是由风雨寒暑清湿喜怒等内外诸因所致。喜怒失去控制而过分,就会伤及内脏;风雨加身,乘虚而入,就会伤及人体的上部;感受了清冷阴湿之气,就会伤及人体的下部。上中下三部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各不相同,请谈谈它们的遇会聚合。

  岐伯说:三部之气各不相同,或起发于阴内,或起发于阳表。让我来谈谈其中道理。喜怒失去节制,就会伤及内脏,伤及内脏则病发于阴内;清冷寒湿乘虚袭入,从尻、足而上,则疾病起发于下部;风雨乘虚袭人,从头、背而下,则疾病起发于上部。这就是百病初发时的三大部位。待到病邪侵淫扩散,就不可一一数说了。

  黄帝说:我确实是数说不出各种疾病的部位、名称,所以向天师请教,希望全部了解其中道理。

  岐伯说:风雨寒热,如不得虚邪之气,是不能单独伤害人体的。人有时突然遇到狂风暴雨,而没有得病,这是因为没有虚邪,所以不能伤人。这说明必须是虚邪之风与人体的宿虚两相遇合,外邪才能侵入并留止体内而引发疾病。如果风雨寒热顺应季候节令,而人又身体强健,皮肉坚实,这是所谓“两实相逢”,是不会得病的。人为虚邪所伤,是由于四时不正之气与人体的虚弱所致,形体虚弱与邪气盛实相遇合,于是形成大病。气有一定的留止之处,依据邪气留止之处给疾病命名,上下内外,分为三部。

  所以虚邪袭中人体,从皮肤开始。皮肤松弛,则腠理开张,腠理开张,邪气就从毛发侵入;邪气入而渐至深处,;使人毛发竖起,森然寒栗,皮肤觉痛;邪气留而不去,就会转而入于络脉,邪气留止络脉时,会使肌肉疼痛,肌肉疼痛有时歇止,于是便由经脉代受邪害;邪气如久留不去,就会转而侵入经脉,邪气留止经脉时,常令人森然寒栗,易受惊吓;邪气如久留经脉而不去,就会转而侵入输脉,邪在输脉时,致使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脉不通,四肢疼痛,腰脊僵直,难以屈伸;邪气如仍然留而不去,则转而侵入伏冲之脉,邪在伏冲之脉,则觉身体沉重,且有痛感;邪气如在伏冲之脉久留不去,就会转而侵入于肠胃;邪在肠胃,则腹部虚起发胀,如果多寒,就会肠鸣、泄泻,吃进食物不能消化,如多热,就会大便稀薄,而且有糜烂物随大便排出;邪在肠胃留而不去,则转而侵入肠胃之外的脂膜之间,留止于脂膜的细络中;邪在脂膜稽留不去,就会停在这里形成积块。总之,邪气侵入人体,或留着于孙络,或留着于络脉,或留着于经脉,或留着于输脉,或留着于伏冲之脉,或留着于脊膂之筋,或留着于肠胃外的脂膜并连及缓筋。邪气在体内的侵淫放滥,不可一一论说。

  黄帝说:请你详尽地谈谈邪气在体内成积的情由。

  岐伯说:邪气滞留于孙络聚结而形成积症的,积块可以上下来回地移动,因它聚结附着于孙络,而孙络轻浮,弛缓,不能将它勾留固定,所以它往来移行于肠胃之间,如有水液聚渗注灌,则濯濯有声;如有寒,则腹部胀满,而且腹鸣如雷并有牵引之感,所以常觉剧痛。邪气聚结附着于阳明经,则其积块夹在脐部周围,饱食后其积愈大,饥饿时其积变小。邪气聚着于缓筋时,病状与阳明经的积症相似,饱食后则胀痛,饥饿时反觉舒适。邪气聚着于肠胃的脂膜时,则疼痛外连于缓筋,饱食后痛感就消失,饥饿时疼痛就发作。邪气聚着于伏冲之脉,用手按压其积,则积块应手而动,手离开后,则觉有热气下行两股,象热水浇注似的。邪气聚着于肠后脊膂之筋的,饥饿时积块可见,饱食后则其积不显,以手按摸,也按摸不到。邪气聚着于输脉的,会使脉道闭塞不通,津液不能下行,孔窍干燥堵壅。这些就是邪气自外而内、由上而下伤害人体的一般情况。

  黄帝问:积症从开始发生到已经成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积症的开始发生,是因为感受了寒气,寒厥邪气由足部上行入于肠胃,就会形成积症。

  黄帝问:形成积症的过程,是怎样的?

  岐伯说:寒厥邪气侵入足部,使足部胀闷而不便利,由此引起胫部寒冷,胫部寒冷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就会使寒气上行而进入肠胃;寒气进入肠胃,则腹部胀满;腹部胀满,则肠胃之外的汁液黏沫因被挤压而聚结不能流散,日久而成积症。如突然饮食过多,则使肠内水谷充满,运化困难,再加上起居无常,劳累过度,就会使络脉受伤。上行的或浅表的络脉受伤,血液就会外溢,血外溢就会发生鼻出血之类现象;下行的或深内的络脉受伤,血液就会内溢,血内溢,就会造成大便出血。肠胃的络脉受了伤害,血液就会溢出肠外,如肠外适有寒气,汁沫与溢出的血液相搏聚,就会并合凝结而不得消散,积症就形成了。如果突然外受寒邪侵袭,内为忧郁气怒所伤,就会导致气向上逆,气上逆,就会使手足三阳六经的经气闭壅不通,阳气不能运行,凝结了的血液蕴藏在内而不能化解消散,津液涩滞,留着而不去,这样,积症也会形成的。

  黄帝问:病发生于内脏的,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忧思伤害心脏。重寒伤害肺脏。气忿恼怒伤害肝脏。酒醉后行房事而且出了汗、受了风寒,则伤害脾脏。用力过度,或是行房后汗出洗浴,则伤害肾脏。连同前面所说,这些就是阴内阳表上中下三部发病的原因。

  黄帝说:讲得好。这些病应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明察致病的缘由,借以了解与之相应的有关情况,对于邪盛有余和正虚不足,当补的就补,当泻的就泻,一定要顺应四时气候的自然变化,不可与它相背逆,这就是治疗疾病的最高境界。

推荐古诗: 月下独酌竹枝(竹枝苦怨怨何人)(七言绝句)沈下贤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花下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夏日南亭怀辛大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推荐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兽率舞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八面驶风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