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玉版翻译

玉版翻译

查看玉版全诗

  黄帝说:我以为用九针治疗疾病是小道,先生却说它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我觉得这恐怕是过于夸大了针的作用,请讲讲其中道理。

  岐伯说:什么东西比针更大呢?比针大的,有各种兵器,但兵器是为杀人而准备的,不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而人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怎可不与天地相参伍呢?治理人民之事,针是不可缺少的。那么,针与各种兵器相比,究竟哪个小呢?

  黄帝说:疾病发生的时候,有因为喜怒无常,饮食不加节制,五脏的阴气不足,六腑的阳气有余,以致营卫之气不能正常运行,于是病发而形成为痈疽的。由于阴阳之气不能畅通,而邪热结聚逼迫,于是化而为脓,象这样的病,能用小针刺治吗?

  岐伯说:圣人不能使之化而向善的,就叫做邪,邪不可留而不除,所以,两军对敌,旗帜相望,锋锐的兵器排列在原野,这局面不是一时一日谋划而成;治下的百姓听从使唤,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境内终不蒙受兵戈、战乱的苦难,这局面也并非是顷刻之间或一时一日教化的结果。养身如同治国,使身体遭受了痈疽的病苦,以至脓血积聚,这不是离开养生之道太远了吗?痈疽的发生,脓血的形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钻出来的,而是细微的病因累积所致。所以,圣人是在病患尚未显露时就加以防治,而愚人是在病患已经形成之后才面对它。

  黄帝说:痈疽已经形成,而未予重视;已经化脓,却没有发现,这该怎么办呢?

  岐伯说:痈疽已经化脓,常是十死一生。所以,圣人注意防治,不使病患形成。而圣人研制出有效的药方,把它书写在竹帛上,让有艺能的人继承、传播于后世,使它永无失坠之时,正是为了那些病患已成而不予重视的人们啊!

  黄帝说:痈疽已有了脓血之后才治疗,可不可以用小针刺治而予以引导、排脓呢?

  岐伯说:用小针刺治小痈疽,功效小;用大针刺治大痈疽,功效大;用小针刺治大痈疽,往往会因为疗效微小而给疾病造成损害。所以,已成脓血的,只有取用砭石或铍针、锋针来排脓。

  黄帝说:痈疽发展、危害严重的,就不可救治了吗?

  岐伯说:那要看病症是逆是顺了。

  黄帝说:我想听听逆顺的情形。

  岐伯说:痈疽为害,有五种逆症:白眼青黑,眼小,这是一逆;服药而呕吐,这是二逆;病部疼痛,渴得厉害,这是三逆;肩部、项部动转不便,这是四逆;声音嘶哑,面无血色,这是五逆。除去这五种逆象,就是顺症了。

  黄帝说:各种病都有逆和顺的症状,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岐伯说:腹胀,身热,脉大,这是一逆;腹内鸣响而且胀满,四肢清冷,泄泻,脉大,这是二逆;鼻出血不止,脉大,这是三逆;咳嗽,溺血,脉小而急,这是四逆;咳嗽,形体消瘦,身热,脉小而频,这是五逆。病状象这样子的,不超过十五日就会死去。腹部胀得厉害,四肢清冷,形体消瘦,泄泻严重,这是一逆;腹胀,大便带血,脉大,时有间歇,这是二逆;咳嗽,溺血,形肉消瘦,脉搏动有力,这是三逆;呕血,胸部胀满牵引背部,脉小而频,这是四逆;咳嗽呕吐,腹胀而且泄泻,脉伏似绝,这是五逆。病状象这样的,等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死去。医工如不细察这些症状而仍旧加以针刺,这叫做逆治。

  黄帝说:你说针这东西极不寻常,与天地相配合,上取法于天文,下取法于地理;针刺的道理,要内可辨别五脏,外可次第六腑,知道二十八经脉的会合,都有其循环周转的条理。但针刺不当,也能杀死活人,而不能使死者复生,你能改变这样的情况吗?

  岐伯说:针治不当,的确是可以使生者死亡,而不能使死者复生。

  黄帝说:我听到这类事,认为是很残忍的。不过,我还是想听听其中道理,不让这类事再在人们中间发生。

  岐伯说: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明显,是用针不当的必然结果,就象刀剑可以杀人,又象饮酒能使人醉倒一样。即使不加诊察,也可明白其中道理的。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人身所受之气,是由谷物化生而成的。谷物聚集的地方是胃,胃就象是水谷气血的大海。海水蒸发上升形成为云气,云气布散于太空。通过胃化生出来的气血流行于经隧。经隧就是五脏六腑的大络。如果用针不当,迎头拦截住气血的通路而泻之,人就会死去。

  黄帝问:手足各经,有刺禁之术吗?

  岐伯说:如果用迎而夺之的泻法,误刺了五里穴,就会使脏气运行到中途而停止。脏气,一般是五至而已,如以针迎其至,五往而刺泻之,就会使一脏之气泻尽,所以,如果误刺五五二十五次。就会使五脏输注的脏气全部泻出,这就是所谓夺其天真之气,使人气绝而死。这不正是用针不当能丧人之命、夺人之寿吗?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针刺如犯了大禁,刺得浅的,病人回到家便死去;刺得深的,就会死在医者的堂上。

  黄帝说:讲得好啊,道理论述得很透彻!要把它刻写在玉版上,作为珍宝,传于后世,以为针刺的禁忌,叫人们不要触犯。

推荐古诗: 废琴赠刘司户蕡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秋夜独坐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采桑子(西风半夜帘栊冷)罢相作(避贤初罢相)塞下曲四首(蕃州部落能结束)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促促何促促)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