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和《夔州歌十绝句》当为同时之作。杜甫年轻时便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然而一生郁郁不得志,先是困居长安十年,后逢安史之乱,到处漂泊。48岁后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曾一度在夔州居住。此诗即是杜甫54岁在夔州时对夔州武侯庙前的古柏的咏叹之作。
推荐古诗:
无题(八岁偷照镜)、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青楼曲二首、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
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
夜曲、
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推荐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