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论述了识人、用人问题,这也是带兵的根本。诸葛亮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不止一次论述了这个主题,不过各篇侧重点不同而已。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把人分为三种,主张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引为“上宾”,而把只会花言巧语,哗众取宠的人引为“下宾”。不过,这说起来容易,真正识人就难了,以诸葛亮这样精明的统帅,也错用了只会夸夸其谈,死搬书本的马谡,导至街亭大败,连累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也只好行一次险,唱了一回“空城计”,差点连命都保不住。看来,为将领兵之人,真得好好研读诸葛亮的《知人性》一文,照他论述的那样,多方面考察人,彻底了解人的本性,从而做到恰当用人。否则,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了!
推荐古诗:
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
征夫、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蝉、
无题(八岁偷照镜)、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山中送别、
凉州词、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声声慢(寻寻觅觅)
推荐诗句: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挨门挨户 挨:按照顺序。按照住户的顺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门逐户”。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