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顺启例证

顺启例证

查看顺启全诗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君主如果不能以大,信、仁、恩治理国家,最终必将失去天下。隋炀帝落了个国灭身亡的可悲下场,就是明证。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自从公元 604 年杀父篡位时起,便开始了荼毒天下,残害人民的残暴统治。隋炀帝即位之后,即大兴土木,营建

  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二百万人,用了十个月才完工。紧接着又开始修建西苑,周围二百里,内置山海湖泊以及亭台楼榭殿阁宫观。隋炀帝“无日不治官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于是选择风景幽美的地方,建置许多华丽的行别墅,从长安仁寿宫直至江都的江都宫,共置离宫四十余所。隋炀帝“靡有定居”,喜爱游乐,每次出游,不知浪费多少民脂民膏。为了便于自己游玩,他滥用民力;开凿运河,隋炀帝曾三次通过运河到江都巡游,随行的船只数千艘,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供给大量精美食物,吃不完就大量倒掉。如公元 605 年从洛阳乘船游江南,大小船只五千余艘,仅挽船夫就用了八万多人。次年由陆路返回时,为了制作车辆和仪仗,用工达二十多万人。

  隋炀帝还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丽。从公元 610 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为此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赶造战船,工匠们被迫在水里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者十之三、四,帆桅尚未竖起,海底已是累累白骨。隋炀帝还征发江难以南民工二百三十余万人,日夜不停地把黎阳仓、洛口仓的武器、粮食转运到河北涿郡,奔走在路上的民工,经常有几十万人。公元 612 年正月,炀帝动用一百一十三万军队,远征高丽。隋军先头部队三十余万在进攻平壤时,惨遭失败,退回辽东城的只剩下二千七百人。炀帝不甘心失败,接着又两次远征高丽,耗费人力物力难以估计。

  隋炀帝的劳民,扰民,害民,虐民,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为建宫室,“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为开河修渠,男丁不足,“始役妇人”;为远征高丽,造舟巡游,“役丁死者什三四”;赶运武器粮秣,往还在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青壮劳力服摇役而脱离生产,造成“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广大民众“煮土而食”,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人乃相食”的惨象。

  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公元 611年,山东农民王薄在今山东邹平南的长白山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民众群起响应,到公元 613 年底,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面对不可收拾的危局,炀帝逃往江都:公元 618 年 3 月的一个晚上,部将发动政变,将炀帝活活勒死。临死前炀帝问:“我有负于百姓,但给你们荣禄却极厚,为何要谋反呢!今天之事谁是首谋?”一人厉声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隋炀帝“害天下”、“杀天下”、“穷天下”、“危天下”,终于落了个“天下贼之”、“天下仇之”、“天下灾之”的可耻下场。

推荐古诗: 妾薄命游太平公主山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筹笔驿马嵬秦中寄远上人栾家濑洛阳女儿行连昌宫词绝句(生当作人杰)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