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三疑例证

三疑例证

查看三疑全诗

  “攻强以强”,因势利导,对强敌“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助长敌人的气焰,这样,敌人就会“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冒顿就是运用这一策略而灭亡强敌东胡的。

  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有一个称为匈奴的少数民族,特别强悍,经常骚扰中原。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匈奴战败,势力衰弱,远徙北方。秦朝末期,中原地区内乱,无暇顾及塞外,匈奴死灰复燃,又逐渐强大起来。当时匈奴单于名叫头曼,因偏爱后妻阏氏所生的儿子,想废掉太子冒顿。冒顿富有谋略胆识,在一次打猎途中,射杀父亲头曼,然后率众把后母和少弟以及不服从他的大臣统统杀光,自立为单于。

  匈奴的东边与另一强盛的少数民族东胡为邻。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弑父自立,便派使者前来索要头曼的乘骑千里马。冒顿向群臣询问对策,群臣都认为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交出。冒顿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匹马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千里马交与来使带回。不久,东朝又派使者前来:“我们大王想要单于的阏氏为妾。”冒顿又询问群臣,大家义愤填膺:“东胡无礼已极,竟敢要让大王的妻子给他当妾,请出兵消灭它!”冒顿还是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个女人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阏氏交与来使带回。东胡首领两次无理索求都轻易得手,认为冒顿胆怯,匈奴势弱,越发骄傲起来,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方圆千里的土地无人居住。东胡又派人前来:“我们想独占这块土地。”冒顿依旧询问众臣,一些人因前例在先,认为冒顿这次还会答应,于是赞成交给东胡。哪知冒顿闻言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轻易送人!”立即将那些人同来使一起推出处死。然后集合兵马,突袭东胡。

  东胡国王得到匈奴的良马美人之后,整日淫佚,认为冒顿畏惧东胡势力强大,不足为虑,因此毫不戒备。冒顿骤然率军来到,东胡措手不及,被冒顿轻而易举消灭。冒顿乘胜转兵西向,西征月氏,南并楼烦,侵掠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时被蒙恬所夺去的匈奴故地,并不时进一步南下中原,对刚建立的汉王朝构成了极大威胁。

推荐古诗: 自遣韩碑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清明日宴梅道士房鹿柴送梓州李使君渭川田家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推荐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炳烛夜游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