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阴书例证

阴书例证

查看阴书全诗

  阴书是古代通信中另一种保守秘密的方法,它是由阴符演变而来,能比阴符传递更具体的消息。但无论是阴符,还是阴书,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有可能被对方截获而难以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二是有可能被对方破译内容并被对方将计就计加以利用。因此,并不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张献忠袭取襄阳就说明了这一点。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他在陕西来脂聚众起义,率部转战豫、陕、鄂等地。后在南阳、麻城等地与明军交战失利,为保存实力,假意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驻兵谷城(今属湖北),但暗中收集残部,积蓄力量。崇祯十二年(1639 年)五月,与罗汝才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会合,出兵攻占谷城诸县,击败明总兵左良玉等部。张献忠再度起义,使明朝廷惊慌失措,急调礼部尚书杨嗣昌为督师,统帅各路明军,围剿张献忠。两车在湖广、四川交界处对峙近一年,崇祯十三年七月,张献忠率部突破明军防线,进入四川,杨嗣昌亦率明军十万尾随追击。面对强敌,张献忠又挥师东进,于次年二月进入湖北兴山、当阳。明郧阳巡抚袁继咸得报后,率部前往堵截,张献忠与罗汝才商议,决定由罗汝才率所部抵御袁继咸,自己则率军继续东进。

  在东进途中,起义军活捉了由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回四川的杨嗣昌的军使。张献忠从其口中得知杨嗣昌大营所在地襄阳城防空虚,决定奔袭襄阳。他杀掉使者,搜出所携带的兵符,挑选了二十八名起义军战士,换上明军的衣服,持兵符先行。张献忠自己则亲率二千精骑,随后跟进,一昼夜急行三百里,直扑襄阳。

  伪装成明军的起义军士兵到达襄阳时正是夜间,他们自称是督师杨用昌派来调运军械的,并出示兵符。守城明军用小筐吊上兵符,细心查验,完全吻合,才命开门放入。城门刚打开,二十八名起义军战士一涌而入,挥刀砍杀守门明军,占领城门。张献忠率领的后续部队恰好赶到,顺利入城。一时杀声震天,明军惊慌失措,被迫投降。起义军杀死襄王朱翊铭,降俘明军数千人,占领襄阳,杨嗣昌闻讯呕血而死。

  襄阳是明军事重镇,储藏有大量军需物资。起义军攻占襄阳,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腐败统治。此战表明,无论是阴符还是阴书,都不是万无一失的。

推荐古诗: 子夜四时歌登阊门闲望赠李白又呈吴郎春梦歌(春梦随云散)贾生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推荐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锤打人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 安营下寨  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