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奇兵例证

奇兵例证

查看奇兵全诗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这是指挥作战所应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所谓“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惨败就是由于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结果。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而中衰,南方强国楚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素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北进,引起中原诸小国的不安。于是

  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便想凭藉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宋襄公雄心勃勃,但国力有限,只好仿效当年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号召,召集诸侯在盂地(今河南睢县西北)会盟,借以抬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宋襄公拒绝事前大臣提出的多带兵车,以防不测的建议,轻车筒从前往。结果在盟会上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且被楚军活捉。楚军押着他攻打宋都商丘,由于宋军民的抵抗,楚军久攻不克。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释放回国。

  宋襄公遭此奇耻大辱,发誓报仇。但他自知实力难以同楚匹敌,于是把矛头指向臣服于楚的郑国。因此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伐郑。郑闻宋师来攻,求救于楚,楚迅速起兵伐宋救郑。宋襄公得知消息,急忙从郑国撤军。周襄王十四年(前 638 年)十月底,宋军返抵宋境,楚军继续向宋挺进。宋襄公屯军泓水(涡河支流,经今河南商丘、柘城间东南流)以北,以阻止楚军进一步推进。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好阵势,宋大臣公孙固鉴于两军众寡悬殊的情况,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半渡而击,遭到拒绝,使楚军得以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大臣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时发起攻击,又被拒绝。直到楚军布阵完毕、准备就绪后,宋襄公才击鼓向楚军进攻。结果弱小的宋军被打败,精锐全部被歼,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在少数残兵的拚死保护下才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

  战后,众多大臣都批评宋襄公的错误做法。但宋襄公却振振有词地辩解,“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老年士兵),“不以阻隘”(不依靠阻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在己方处于劣势的不利情况下,只能依靠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才能出奇制胜。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思想保守,墨守成规,拘泥于已经过时的兵法教条不放,导致了覆军杀身的可悲下场。

推荐古诗: 暮江吟咏柳隋宫瑶池云鬓裁新绿,万山潭作登科后塞上曲送魏二渔家傲

推荐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热文成语

  •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敖世轻物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花生日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筚门闺窦  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 闭月羞花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急之务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揆度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不知深浅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